论坛首页 论坛概述 青年学者论坛 最新动态 会议纵览 会议申请 联系我们 今天: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西藏生物资源的编目、开发及生物技术应用
会议执行主席: 李育阳大罗桑朗杰
会议图片
  以"西藏生物资源的编目、开发及生物技术应用"为主题的东方科技论坛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8~9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西藏大学联合承办。会议执行主席复旦大学李育阳教授和西藏大学副校长大罗桑朗杰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一.会议背景

  青藏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西藏生物资源,也为藏医药的形成提供基础。在海拔3800 m 以上的高山草甸、灌丛、高山流石滩中,组成群落的大部分植物都为藏医常用药物。特别是高寒荒漠、高寒草甸与高山雪线之间的高山流石坡,植被稀疏,盖度小,在该类型植被中分布的植物,许多都是藏医常用的药用植物。
  藏医药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藏族特色的、理论完整的医药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理论是在总结了长期临床经验,经吸收中医学、天竺医学、大食医学等传统医学精华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以"三因学说"为核心,建立了独特的病因观和治疗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诊断与治疗,在治疗高原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影响最大的古代藏医药文献主要有《敦煌本藏医残卷》、《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正确认药图鉴》等6部。
  青藏高原的西藏资源因为复杂独特的环境,组成的群落类型十分丰富,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也多种多样,其特征为:植株矮小,呈垫状、莲座状或匍匐状,常被厚的绵毛、绒毛或腊质,根系发达、开花早、结果早、耐冷冻、生命力强、生长期短、生长缓慢,一般为多年生植物,生长周期长,居群更新和增殖慢等。如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下多年冻土,分布于该地区的植物根系多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以利于植物在温暖季节对水分的吸收;为了适应寒冷气候,大部分高山植物依赖于根系进行营养繁殖;也有少数胎生植物,如珠芽蓼,为了适应寒冷、大风、大雪以及强紫外线的照射等生态环境,高山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形成了一些相应的特点和构造, 如生长在接近于雪线的名贵藏药水母雪莲、西藏红景天等植物其外形呈莲座状或垫状,外多被有长柔毛、机械组织发达等特点。高寒、干旱、辐射强及温差大等高原生境不但使这些植物生理和形态特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其次生代谢产物中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
  藏医药独特的临床疗效,丰富的待挖掘的成药方剂,开发空间大,市场前景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拓和藏药生产的工业化,藏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藏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部分常用藏药材日益短缺,许多常用藏药已处于濒危或灭绝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度甚至是掠夺式采挖,加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严重缩小并破坏了野生藏药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使青藏高原特有药材资源产量急剧下降,对不少高原特有藏药材造成极大威胁。如川贝母、冬虫夏草、红景天、大黄、麻黄、雪莲花等,由于经济价值高,需求量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采挖,甚至是掠夺式采集和收购,使这些西藏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可利用、可采伐的藏药材资源越来越少,不但威胁藏医临床用药需求,而且关系到西藏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加强西藏资源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如各藏药厂以红景天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每年需2000t以上,而红景天的自然生长周期一般需7~8年才能采收,主流品种大花红景天年天然资源仅为10000t左右。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双重作用,整个青藏高原许多野生动植物藏药材资源已濒临灭绝。2000年7月在西藏拉萨举办的"关于保护和开发处于濒危野生藏药药材资源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全国藏区范围内已处于濒危的动、植、矿物药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后,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务院1988 批准)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1987年国家环保局、中科院植物所修订)中所记载藏药材的基础上,列出濒危藏药材65种,列入一级的有:黄商陆、伞梗虎耳草、波梭瓜、红景天、雪莲花、甘青乌头、毛瓣绿绒蒿、大花龙胆、肉叶金腰、尼泊尔紫堇、冬虫夏草、鸡蛋参、翼首草、麝香、小檗皮、独一味、梭砂贝母、甘草、野牦牛、水赖、雪鱼、狐、白花青艽、打箭菊、水菖蒲等25 种。列入二级的有:白商陆、毛盔马先蒿、虫引果、土木香、黄连、红延胡索、迭列黄堇、高山辣根菜、乌奴龙胆、天仙子、茅膏菜、甘松、羌活、熊胆、川木香、麻黄、艾虎、印度獐牙菜、鼠羚、桃儿七、岩白菜、高山党参等22 种。列入三级的有:佛党参、角茴香、毛蓝雪花、喜马拉雅紫茉莉、石草蒲、马尿泡、点地梅、水母雪莲花、小大黄、马鹿、红花龙胆、金矿石、小叶杜鹃、柴胡、天门冬、黄精、梭子芹、臭虱草等18 种,这些藏药材曾经是藏药材资源的优势,也是藏医药中的核心药种。
  西藏资源的保护包括药物来源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化学型的多样性等。保护西藏资源的多样性有利于这一特殊环境的生物居群的平衡协调,它是西藏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的基础,是藏药材野生抚育、引种栽培的前提,也是进行藏药新药开发和新药源寻找的保证,更是藏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西藏资源的保护是其永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根据藏药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涉及新药开发和常用藏药等重点西藏资源的专题调研,采用现代生物和化学分类方法,进行西藏资源的深入研究,寻找新药源和扩大药源,开展西藏资源更新与保护研究,开展特有、重要西藏资源的质量评价研究,确保藏药质量和临床疗效,可为藏药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西藏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对于珍稀濒危西藏资源,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如建立保护区、藏药植物园等;积极开展物种生物学研究,采取适宜的生物技术和野生抚育技术,促进资源更新,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开发西藏资源,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自然更新与人工抚育相结合,使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使其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另一方面, 生物资源的编目也进入计算机化,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 人们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资源信息进行存贮、分析、评价和辅助决策。资源调查和生态学模拟研究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充当了联系相关空间数据处理和生境模型解释间的联接器。在资源植物学研究中,其作用是将资源、环境的现状与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促进西藏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上海市与西藏自治区的交流和合作,由东方科技论坛主办,复旦大学、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和西藏大学承办了主题为《西藏生物资源的编目、开发及生物技术应用》的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将围绕以下三个专题进行研讨:1、西藏生物资源的调查与编目;2、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策略;3、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应用。本次研讨会无疑为今后扩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拓展上海市的发展空间,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会议简况 

  开幕式上首先由东方科技论坛办公室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东方科技论坛的背景情况和办会目的。接着复旦大学副校长徐忠教授致开幕辞。他指出:上海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西藏开展开发资源和优势互补的合作,对两地高校乃至沪藏两地今后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合作最后必将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复旦大学也将进一步努力加强与西藏大学的合作。西藏大学副校长大罗桑朗杰教授认为:本次论坛将大大加强上海与西藏两地学术交流,推动藏医药的发展,加深社会各界对西藏及西部的了解,这些交流对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会议主席李育阳教授在致辞中说:我国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而藏医药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有着独特的病因观和治疗观,尤其在治疗高原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但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的需要,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挖掘藏药宝库中的精髓,并借助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帮助,将传统的藏医药进一步发扬光大。保护西藏资源的多样性有利于这一特殊环境的生物类群的平衡协调,它是西藏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的基础,是藏药材野生抚育、引种栽培的前提,也是进行藏药新药开发和新药源寻找的保证,更是藏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希望通过本期东方科技论坛为藏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使得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最终达到经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来自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西藏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上海科技馆、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3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复旦大学、西藏大学的其他有关领导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三.会议内容

  本次研讨会共分以下三个专题:
  (一)西藏生物资源的调查与开发
  西藏大学副校长大罗桑朗杰教授作了题为"西藏科学发展的今天与明天"的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自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西藏科技发展的状况:1、西藏的基本概况;2、西藏科技的发展;3、西藏高原生物研究现状;4、西藏大学发展概况;5、西藏科技发展的重点与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已取得的一些高原生物研究的成果,如西藏38种黄连素植物资源的研究;红景天、冬虫夏草、藏红花、藏药雪莲、红豆杉等生物资源的研究等,并指出:西藏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高等植物7600 余种,其中药用植物如:贝母、虫草、当归、丹参、天麻、雪莲花等数百种。重点开发建设领域有:高原医学研究、藏药标准化、藏药传统秘方挖掘、藏药新药开发,还创立了:诺迪康、雪山金罗汉、奇正藏药等知名品牌。西藏高原生物研究主要力量集中于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大学农学院、理学院和西藏藏医学院。其中,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设有:植物资源研究室——野生植物资源考察,药用植物及经济植物开发、利用与保护;动物资源研究室——珍稀野生动物分布、种类、生活习性及生态保护;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研究室——名优花卉品种保护及扩大野生药源植物;昆虫资源研究室——重点在保护西藏经济昆虫;植物化学研究室——西藏天然产物的筛选、分析、提取及新药的研发。上述5家研究机构多年来已承担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国家重点项目6项目,国家星火项目2项,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0余项。他认为今后西藏科技发展应充分利用西藏的地理与资源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特别是上海的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西藏的生物资源。
  西藏大学的琼次仁教授作了题为"西藏植物资源概况"的报告。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气候类型丰富、植被种类多样,据初步统计高等植物有7600余种。琼次仁老师报告了以多年实地工作积累的第一手资料,把西藏的地理特点、海拔变化、气温高低等环境因素和植物的形态、种属分布等相结合,并按植物种数的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和植物种数的水平分布(东部、南部、中部和西北部),详细介绍了西藏植物资源的特点及西藏的特有属与特有种,认为西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着独特的植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并探讨了西藏自治区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
  西藏大学的扎西次仁副教授作了题为"高山植物简介"的报告。扎西次仁副教授以数以千张的植物相片展示了西藏的各种植物,令人一扫西藏环境恶劣,物种贫乏的印象,为西藏植物资源的调研、编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南蓬副研究员作了题为"藏药大花红景天的遗传与化学多样性研究及红景天属标本数据库的设计"的报告。红景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红景天甙、酪醇、没食子酸及精油是其主要的有效化学成分。藏药红景天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作用是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双向调节、抗缺氧、抗疲劳、抗毒和抗病毒、抗辐射、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红景天自然资源快速枯竭,已被建议列为国家一级濒危植物。南蓬副研究员报告了应用ISSR分子标记和GC—MS技术对大花红景天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精油化学成分多样性的进行了研究;应用Mantel统计检验分析了精油成分变异、遗传变异及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精油成分变异与地理距离两者显著相关,而遗传变异与地理距离以及遗传变异与精油成分变异均不相关。同时收集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国家标本馆)等多家单位共计3000余号红景天属植物标本,利用Microsoft Access2000数据库软件,建立了一个红景天属植物标本数据库。红景天属植物标本数据库的建立,为红景天属植物的分布及其居群生物学、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对野外调查、采样工作具有借鉴参考作用;对红景天属植物的历史与动态分布,对物种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30360011 )和2004年度上海市西部地区合作项目(044058033)的支持。
  (二)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铜水副教授作了题为"天然药物研究前景展望"的报告。报告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了天然药物的研究状况:1、生物多样性资源与医药展望;2、药物开发与销售的发展动态;3、我国发展天然药物的优势与不足。周铜水副教授认为: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各种需求,其中包括药物。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化学多样性资源,从中寻找和开发天然药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药物开发的趋势从传统的天然药物到90年代的组合化学合成,现在又回归到天然药物开发。全世界约有60% 的人口几乎完全依赖植物资源作为医疗目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最发达的美国,近年来使用替代疗法的人口也在急剧上升,崇尚自然疗法的热潮已在全世界掀起。报告的许多数据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例如:1999年,全世界销售总额前 20 名的非蛋白类药品中,有 9 个是天然产物或它们的衍生物, 其销售额合计为160亿美元。周教授认为我国是全球12个高度多样性国家之一,天然产物也一直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源泉。目前,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水平还仅仅是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巨大资源的冰山一角。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尤其是我国特有的资源和悠久、多样的民族医药宝库是我国的天然药物研究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支持和发展天然产物,并将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传统医药这两方面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和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的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刘志军副教授作了题为"西藏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的报告。植物中蕴藏着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保健食品和药品,尤其是生长在独特、极端环境中的植物,如西藏植物。这些珍贵的资源加上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为发掘新的活性成份和开发新药提供了良好的提示和起始点。植物药有长期临床应用和日常保健的业绩和优势。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高质量的传统药以及新用途的植物药遇到新的机遇,但同时又面临挑战。怎样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起来用于保持传统植物药的药理稳定性、提高植物药的疗效、以及开辟传统药的新用途是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课题。刘教授详细报告了利用以生物活性模型为指导,利用各种分离技术从天然药物中逐步分离活性成分的方法,并举了从西藏数种植物中分离抗癌活性成分的例子。对于西藏药用植物的开发,刘教授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研发途径:1、精选进入药物筛选程序的植物以提高筛选成功率;2、选用高精度、有新意、可靠性高以及临床相关性高的活性筛选模型;3、确定特定活性成份;4、标准化有特定活性的提取物;5、保护知识产权;6、转让专利技术,引入企业开发产品。
  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廖矛川研究员作了题为"西藏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的报告。鬼臼毒素是一种能有效治疗肺癌的天然药物。西藏八角莲中含有丰富的鬼臼毒素资源,含量可达5%,可以做为一种药物资源加以开发。
  (三)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研究员作了题为"两种具有抗炎活性的两种植物的药用基础研究"的报告。藏医药是藏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民族药学,是宝贵的民族结晶,对多种疑难杂症如肝炎,心脑血管病有显著疗效。但藏药与中药一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药物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等。因此对藏药的药用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岳建民研究员利用老年痴呆等模型对西藏的两种具有抗炎活性的植物进行了活性成分研究,并成功分离出数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由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脑神经损伤模型有良好疗效。这些工作为以后藏药标准化、藏药现代化等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员作了题为"生物基因资源研究的东西部合作"的报告。农业生物基因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基因来源。目前更有许多未为人知、极具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有待开发利用。生物基因资源一经灭绝,永不能复得,这将大大增加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降低自然界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只有及时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生物基因资源,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地跨亚热带和温带,地形复杂,生态环境多样,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3年3月的《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说: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因此,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农业基因资源受到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竟相以各种手段进行收集。特有种质资源外流失的问题极为严重,生物资源极需保护。有鉴于此,朱熔基总理在1999年8月15日批示:支持建立中国西部野生物种质资源库工作。在参与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行动中,上海以其固有的经济、技术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基本建成了较全面的学科研究体系和较完善的研究技术体系、信息体系、设施体系和农业生产体系。加强东、西部技术、人才和资源的交流,进行优势整合的良好互动合作,在新的更高的水平上,参与西部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开发利用。加强对西部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研究的能力培养,能更快更有效地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实现对西部地区开发的支持。能更迅速地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生物经济,参与全球竞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凡研究员作了题为"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策略"的报告。特殊环境条件(干旱、低温、盐碱度等)构成对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环境压力。植物体针对这些压力,自身产生相应的生理应答,逐步形成对特定生境的环境耐受性。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海拔高,气压低,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生存环境恶劣。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高山植物,可能在进化上形成独特的分子适应机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模式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为揭示高山植物抗逆适应分子机制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扬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合作开展西藏生物资源研究的设想与建议"的报告。西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公众的极大兴趣。四十年来,西藏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内地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科研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逐渐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如何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上海在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人才培养,实现"双赢",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钟教授在基于近年来与西藏学者的合作以及实地考察的经历之上,针对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野外采集与调查、天然产物分析、选择合作单位与合作者以及人才培养等若干具体问题,提出现阶段合作开展西藏生物资源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四.会议目的

  本次会议重点强调了西藏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希望利用西藏高度丰富的生物资源与上海及我国东部地区科技力量进行优势互补,促进西藏自治区与上海市的科技文化交流,加速西藏自治区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讨论与交流,加深了东西部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下一步上海高校与西藏自治区之间的科研合作,合理利用西藏生物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家们所提的意见与建议对进一步可持续开发西部生物资源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对上级机关制定相关政策也有极大参考价值。 

五.专家共识及建议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西藏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合理开发西藏生物资源需要东西部之间的密切合作。专家建议:
  1、注重保护西藏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对西藏的生物资源加以合理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开发的目的;
  2、建立西藏生物资源信息系统,包括西藏生物资源的地理分布信息系统、西藏生物基因资源、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特殊基因如抗逆基因等,可将其做为上海市"一网两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西藏自治区的特殊环境造就了西藏特殊的物种资源,可利用这种优势展开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的研究,如青藏高原隆起与生物适应性进化、极端环境的植物繁育生物学等;
  4、藏药是个巨大的宝库,而天然药物是药学发展的均势,利用藏药资源优势进行天然药物筛选可行性高,是一种开发西藏生物资源的高效益手段。这种开发对于西部地区及上海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建议上海市政府对这一方面给与资金支持;
  5、东西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是加速开发西藏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发展都有巨大利益,上海市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
  6、东西部合作要重视人才培养,要帮助西藏自治区培养自己的人才,上海高校可以与西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高等级人才。
回到顶端
版权所有2006 东方科技论坛  技术支持 上海中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0140号
服务电话:021-64314273  客户服务信箱:yech@cst.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