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论坛概述 青年学者论坛 最新动态 会议纵览 会议申请 联系我们 今天: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大会
会议执行主席: 裴钢
会议图片
一.会议概况

  东方科技论坛暨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大会于2002年11月2-6日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举行。本次大会由东方科技论坛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承办,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协办。会议的主题是"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会议还包括了"第二届两岸后基因组生物技术研讨会",11月2日在上海还召开了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执行委员会会议以及11月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五届国际亚太分子生物学大会卫星会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上海市科委施强华处长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院士、亚太地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协会主席林其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伯良研究员和常务副所长李林研究员、副所长阮康成研究员、所长助理景乃禾研究员、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廖侃研究员、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中国执行委员龚祖埙研究员等。许智宏副院长全程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并主持了上海和北京两地会议的告别宴会。出席北京卫星会议除许智宏副院长外,还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安建基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台办张松林主任,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韩建国局长等。
  本次会议还特邀了英国皇家协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James Wang教授,美国科学院海外院士日本Yosito Kaziro教授,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执行主任Frank Gannon教授,德国马普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Axel Ullrich教授,新加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所长Chris Tan教授等。他们在大会上作了十分精彩的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到学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现况和发展方向等许多方面。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来自美国、德国、瑞典、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科学家近百人以及中国科学家约80多人,此外还有来自复旦、交大以及上海生命科学院等许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约200多人参加了大会及分组会并听了报告。参加北京卫星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研究员及博士生约120人。
  本次会议特别鼓励和资助了部分青年科技工作者――博士研究生与会,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约4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极好机会。 

二.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会议共分五个专题: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功能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分子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议共收到100多篇论文,安排了62人次的口头报告和35篇贴报。
1. 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研究
  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特别是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和后基因组时代,尤其显得重要。本次会议共有15人进行了口头报告,报告时间为一天。其中特邀报告者,美国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Albert Wang教授就近年来对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aldesmon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作了细致的综述,特别对应用质谱作为研究蛋白质磷酸化研究的工具作了详细的介绍。瑞典的Kalolinska研究所所长H.Garoff教授作的《Semliki森林病毒的糖蛋白在病毒复制和细胞侵染中的作用》和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的周金秋研究员作的《DNA介旋酶在端粒瞬时复制中的作用》的报告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2.功能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
  本组共有8人进行了口头报告,报告时间为半天。英国皇家协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的James Wang教授详细阐述了IA类型的DNA拓扑异构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功能,是一个研究非常有深度的基础性研究报告。东京大学的A.Shima教授则介绍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模式动物斑马鱼的研究,斑马鱼起源于亚洲国家,而且是第一种显示孟德尔定律的鱼类,斑马鱼的转基因方法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因此目前斑马鱼和果蝇、鼠等模式动物一起已成为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又一热点研究对象。斑马鱼的全基因组测序也已经开始,德国马普生物化学研究所的Axel Ullrich教授的报告则是指出了一条从基因到治疗,并以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如何发展为一种肿瘤治疗的药物作为例子,使大家深受启发。香港科技大学的Liang Chun教授综述了DNA复制和肿瘤的关系,确定了酵母DNA复制的新的起始蛋白。同时该实验室还进行了引起人类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和抑止复制起始蛋白质的负链寡聚核苷酸的研究和设计。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Y.Nakamura教授对蛋白质转译终结的机制作了介绍,并着重指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结构上的模仿仅在具有功能性的证据后才有意义。
3.分子细胞生物学
  本组共有14人进行了口头报告,报告时间为一天。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Y.Kaziro教授作为一位老一辈的科学家,以他的GTP结合蛋白研究作为线索介绍了他的一生贡献给生物化学研究的求知之路,对广大的青年科技者深有启发。他们精彩的报告和科学成就以及Chris Tan教授对亚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分析,特别提到中国的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前景的展望都受到了上海和北京两地科学工作者的好评。
  上海交通大学贺林教授介绍了对人类的遗传疾病――短指症的遗传机制的研究。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Wu.H.L.教授,介绍了由链激酶对胞桨素原的激活机制。此外来自新加坡的Yusoff Permeen, 韩国的Sangjoon Kim对细胞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均引起与会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4.分子医学
  本组共有8人进行了口头报告,为时半天。其中半数为医学病毒的研究,特别是来自瑞典Kaolinska研究所H.Cheng教授有关病毒生活周期的结构方面的研究,来自新西兰Warren Tate教授关于爱滋病毒的转译移位点的研究,指出这一位点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病毒的治疗途径。此外马来西亚的C.K.Sam教授和上海生化细胞所汪垣教授所作的Epstein—Berr 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菲律宾的F.F.Natividad教授对Dengue病毒的研究均引起代表们的极大兴趣。同时,代表们对日本科学家A.Miyajima对肝细胞的发展与造血机制关系的研究也很感兴趣。
5.生物工程学
  生物工程学共有14个报告,报告时间为一天。其中4个报告是有关动物生物工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10个是有关植物与植物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其中有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朱玉贤教授作了《有关早期棉花纤维发展基因的克隆和分析》的报告,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方荣祥教授作了《有关水稻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的研究》报告,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的陈晓阳教授作了《棉花Gossypol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报告。此外,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的许政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的成卓敏教授,山东农业大学的温孚江教授,浙江大学的周雪平教授,浙江农业科学院的陈剑平教授等所做的有关植物抗病毒或植物病毒方面的研究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本次大会还特辟贴报博士研究生专栏,共有35篇贴报,由研究生在贴报前介绍和解答问题。虽然这次会议共在三个分会场同时举行,但吸引了大量的参加者,每个分会场均座无虚席,气氛活跃,达到了会议的预期效果。 

三.上海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与亚太地区分子生物学网络(A-IMBN)

  上海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已处在全国的前沿,据最新统计,国际863计划中的生命科学经费的2/3支持了上海地区的研究,而依托于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医学技术和现代农业也受到上海市的重视,前者已列入上海市六大支持产业之一,后者由于受到城市化及地域的限制,已认识到必须应用前进的农业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以突出上海市国际化都市的面貌和满足市民的绿色食品的需要,但上海市的生命科学研究在整体上和国际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和亚洲先进国家相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无论在经费投入,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工农业产业化方面也尚有不足,但上海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因此今后如何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加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联合培养,国外经费的争取是上海生命科学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亚太地区分子生物学网络(A-IMBN)是1997年由亚洲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发起成立的。目前已有10多个成员国和地区参加了这一科学机构。申请成为网络成员必须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作出一定成绩的高级研究人员,同时需要有三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员推荐。中国目前有会员25人,其中一半成员在上海各研究所和大学,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是目前亚太地区该研究领域内最为活跃的一个科学机构,和国际上很多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和联系,如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等,在经济上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它受到日本文部省和韩国科技部的经费支持。该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已代替了上世纪80年代初由老一辈科学家(中科院生化所当时王应睐所长)参加成立的亚洲分子生物学组织。A—IMBN的主要领导人、主席日本东京大学的Arai教授和副主席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Yim教授对中国非常友好,并对上海的发展留下深刻的印象。(1997年A—IMBN的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会议就在上海召开,当时,所有的执行委员都受到上海市原副市长左焕琛的接见。)本届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之际,有部分委员提出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与上海地区的合作,他们看好上海的现在和将来,并看好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水平,这一提议将在明年的执委会会议上做详细讨论。许多与会代表认为上海的高速发展和东方科技论坛给予的大力支持,不仅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给A—IMBN成员对上海的发展和科技基础的认识提供了有力的平台,而且为今后上海与该组织及其所属的各成员国的科研机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上海今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生物医学、现代农业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 

四.会议收益

  本次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各国与会科学家的好评,同时也对中国,特别是上海近几年的发展和掘起表示敬佩。亚太地区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执行主席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新井贤一教授对会议的精心组织和圆满成功一再表示感谢,并认为上海的发展及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美国波士顿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Albert Wang教授不仅对会议的高水平报告和成功表示赞赏,而且认为通过本次会议可以看出中国正被经济上和科学研究上较为发达的许多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重视,并建议将大会的报告摘要印成公开发行的文集或在科学刊物上发表。
  会议组委会在对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东方科技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曹天钦基金会和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对日本文部省、亚太地区分子生物学网络、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赞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到顶端
版权所有2006 东方科技论坛  技术支持 上海中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0140号
服务电话:021-64314273  客户服务信箱:yech@cst.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