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论坛概述 青年学者论坛 最新动态 会议纵览 会议申请 联系我们 今天: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公开论坛会议
会议执行主席: 陈竺
会议图片
一.会议背景

  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开论坛会议暨东方科技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4月13—17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是配合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的召开,为了加强基因组研究和社会大众的联系而专门举办的。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Human Genome Meeting)是由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主办一年一度的著名的全球性学术大会,此次是第七届,首次在中国召开,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这一会议。前六届会议分别在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举行。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成立于1989年,这个组织旨在促进和协调全球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制定统一标准,促进交流与合作,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学术组织。她的成员超过1千多人,遍布50多个国家。自1996年以来,她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性的人类基因组大会,成为其每年度最重要的活动。每届大会都会由本地组委会组织专门的公开活动,促进人类基因组研究与社会的接触,或是举行探讨热点问题的论坛,或是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戏剧等。此次中方决定采取公开论坛的形式,所选的两个主题紧密联系社会关注热点,是社会大众感兴趣的话题。就《二十一世纪的基因科技和生物经济》这一选题来说,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同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以基因技术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带来的将是不可限量的好处。这个主题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就是来探讨基因技术究竟在哪些方面会影响社会经济。《基因组学和社会—东西方的对话》主题,更是围绕最近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自己所声称的,他进行的"克隆人"实验中已有一名妇女怀孕8周这一个焦点话题而展开讨论。 

二.会议简况 

  本次论坛分别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协办。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区500号礼堂举行的论坛主题为 《二十一世纪的基因科技和生物经济》;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礼堂举行的论坛主题为《基因组学和社会—东西方的对话》。 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交大、复旦医学院、二医大、中医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许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与此同时两次论坛还吸引了众多在校师生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的极大兴趣,纷纷前往聆听了专家的讲演。据不完全统计内地代表400余人,海外(含港台地区)代表700余人,总共一千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创下了各届人数之最。大会共收到论文680余篇,也为各届之最。大会同时还举办了展览,共有海内外参展厂商39家,设有69个展位。大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共有国内媒体记者60余人,海外媒体记者十余人登记采访本次大会,并对本次大会作了全面的报道。大会于4月13日首先召开了东方科技论坛专家研讨会,14日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大会名誉主席谈家桢院士,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女士等,国家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发来贺信。交大论坛分别由中科院副院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院士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主任强伯勤院士联合主持。陈竺院士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对普及人类基因组研究知识,促进科学界与社会大众的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论坛由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主席Bartha Knoppers女士和中国社科院邱仁宗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王升洪校长出席了论坛并致辞。从15日到17日,每天上午分为大会全体的主题发言段和两个分会发言段,每天下午为五个同时举行的专题讨论会。每天中午大会还进行论文展示讨论和厂商展览。16日晚举行了盛大的全体答谢宴会,宣布了获奖论文。大会于17日下午圆满地落下帷幕,并宣布下一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将在墨西哥举行。

三.会议内容

  在上午的交大论坛上,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 贺林教授致欢迎辞,接着在强伯勤院士的主持下,HUGO(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前任主席Lap Chee Tsui教授(现香港大学校长)介绍了人类基因组组织的历史,使命和未来。HUGO的使命是:1)协调全球基因组测序工作; 2) 促进基因组信息共享;3) 提供基因组领域交流的平台。HUGO的继任主席Yoshiyuki Sakaki教授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过去和未来,继去年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的草图之后,明年将公布正式的完成图,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点已经移向了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应用研究。本地组委会主席陈竺院士作了题为《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从测序到功能基因组》的报告,宣布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已经揭开新的一页,下一步将围绕构建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技术平台,转基因和基因剔除技术研究基因与表型的联系以及制作单核甘酸多态性单倍体图谱,推动中国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在这一领域中国将更欢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Sherman Weissman教授作了《多维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多重研究手段》的报告,瑞士罗氏公司遗传学总裁Klaus Lindpaintner教授则作了《新药开发和基因诊断的机遇和挑战》的演讲,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Christine Van Broeckhoven 教授作了《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基因研究———————对药物开发的影响》的讲座。他们三位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功能基因组研究能带来怎样的影响,虽然这样的影响现在是直接作用在新药的开发中,但必将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生活。通过这些论坛报告,与会者了解了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和趋势,也深深意识到这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更激发起了在座年轻学子的兴趣,也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和促进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复旦论坛上HUGO伦理委员会主席伯莎·克诺伯斯女士向大家介绍了HUGO提出的《遗传研究的正当行为声明》,声明中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承认人类基因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遵守国际人权公约
  3.尊重研究对象的价值观、传统、文化及人格 
  4.支持并维护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伦理委员会在声明中还规定:"禁止以报酬形式吸引任何人、家庭及种群参与遗传研究。但研究人员可就技术转让、地区培训、成立合资企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及信息、建设基础设施、补贴以及专利费用于人道主义用途的比例同参与研究的个人、家庭、团体、社区或种群达成协议。"
  围绕"克隆人"这一热门话题,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伯莎·克诺伯斯主席在谈到"克隆人"研究时说:"这种做法完全置人的个性于不顾。生命是一种创造,而不是商品。"她说,目前包括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都在尽力协调和规范做法,希望能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
  "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威胁!"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部主任沈铭贤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沈教授表示,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而联合国也正在加紧制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国际公约。
  德国亚洲事务研究所欧德瑞教授表示,"人不是工具,不能复印来复印去"。他对国际伦理目前缺乏标准的现状表示担忧,如今,生物技术的冒险主义者正在到处寻找机会,并在法规最少的、利益最大的地方进行活动。沈铭贤教授说:"当人类深入到DNA螺旋体中时,有些人的视线开始迷失了"。

四.会议目的

  此次公开论坛是为了配合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的召开,加强基因组研究和社会大众的联系而专门举办的。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举办这样大型的社会活动,来传播有关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知识,吸引社会媒体和大众的注意力,让社会来关心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让社会来理解科学家们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意义,让社会来监督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的实施,让社会来讨论和评判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产生的一系列伦理法律和道德问题。真正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基因组研究发展的社会环境,从而真正实现人类基因组研究要为人类健康事业造福的初衷。

五.专家共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类基因组研究已经步入了功能基因组研究时代,在这一时代,人类基因组研究与应用的关系更密切了,更应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另一方面,功能基因组时代更强调国际国内同行,甚至是跨学科地交流与合作,因为在这一时代靠单个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纷繁复杂的研究工作的。为谴责与阻止"克隆人"的实验,中外伦理学家与科学家在论坛上达成了以下3点共识:
  1.在生命科学研究日新月异的今天,伦理学不可"缺席"。它绝非是科学的"紧箍咒",而在维护人的尊严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伦理学还要能够预见问题,而不是被动地适应挑战。 
  2.尊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命伦理立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不同,没有必要达成一个统一的伦理原则,应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加强对话、沟通,才能携手推进科技与伦理的健康发展。 
  3.赞成科学无禁区,但对"克隆人"实验行为应有禁区。科学家有创新的权力,为防止生命科学研究误入歧途,应对这种创新负起社会责任,这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六.会议收益

  本次论坛一方面达到了普及知识,扩大影响的目的,让本地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了解了国际的趋势和动态,媒体对本次公开论坛给予了广泛关注,进行了充分地报道,让社会大众也了解了国际同行对"克隆人"这一敏感话题的看法,达到了学习和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本地研究机构和国际同行的交流,寻找合作机会和合作对象,参加交大论坛的专家会后参观了交大的Bio—X中心,对该中心的科研水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初步合作的意向;我中心伦理部专家还挤出时间与国际伦理委员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双方同意将进一步合作出版有关专著并联合举办类似的专题讲座和科技论坛研讨会。

附:

  本次大会议题丰富,各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做了报告,同时总结出了一些普遍被公认的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方向、动态和最优秀的实验室,它们是:
  1.SNP研究方向:SNP的大规模作图;比较基因组研究揭示重大功能相关SNP;全基因组SNP扫描
  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hitehead基因组研究中心;美国Sequenom公司
  2.肿瘤相关基因研究方向:用cDNA微阵列技术进行系统性的肿瘤相关表达谱研究
  实验室:东京大学人类基因组中心
  3.蛋白质组研究方向:全真核蛋白组的微阵列方法显示蛋白—药物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分析方法的新进展,更精确阐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联系;结构基因组学兴起,成立国际结构基因组组织
  实验室:美国耶鲁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系;日本金泽大学肿瘤研究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4.比较基因组学和模式生物研究方向:人-小鼠比较基因组学以及用老鼠为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比较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更多模式生物被测序
  实验室:美国赛来拉公司;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法国国家测序中心
  5.生物信息方向:基因分型技术和单倍体构建算法和软件的开发;整合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实验信息的数据库
  实验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人群遗传学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日本Kyoto大学化学研究所生物信息中心
  6.功能基因组学方向:线虫(C.elegans)发育的功能基因组学;用小鼠为模型研究传染病相关的基因;21号染色体上唐氏综合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图谱
  实验室:日本国家遗传学研究所;德国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意大利那不勒斯Telethon遗传学和医学研究所
  7.基因组多样性方向:基因组单倍型分析研究人群关系与进化;基因芯片分析研究应用于大规模比较基因组学和SNP发现;基因组序列重复区与疾病和进化的关系研究
  实验室:美国斯坦福人类基因组中心;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McKusick—Nathans遗传医学研究所
回到顶端
版权所有2006 东方科技论坛  技术支持 上海中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0140号
服务电话:021-64314273  客户服务信箱:yech@cst.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