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论坛概述 青年学者论坛 最新动态 会议纵览 会议申请 联系我们 今天: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东方科技论坛第308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图片
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融合学术研讨会
  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共同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第308期研讨会于2018年4月19—21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院长,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何友院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关新平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5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起源于1973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的声纳信号处理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具有更广义化概念的“信息融合”被提出来。在美国研发成功声纳信号处理系统之后,信息融合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军事领域中作战的需要,多传感器数据融合MSDF (Multi—sensor Data Fusion)技术应运而生。1988年,美国将C3I(Command,Control,Commication and Intelligence)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列为国防部重点开发的二十项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信息融合技术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又在CI系统中加入计算机(computer),开发了以信息融合为中心的CI系统。此外,英国陆军开发了炮兵智能信息融合系统(AIDD)和机动与控制系统 (WAVELL)。欧洲五国还制定了联合开展多传感器信号与知识综合系统(SKIDS)的研究计划。法国也研发了多平台态势感知演示验证系统(TSMPF)。军事领域是信息融合的诞生地,也是信息融合技术应用最为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军方的信息融合系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用领域,信息融合技术在航天遥感、资源调查、医学影像、民用安防等得到广泛应用。

  1997年,由IEEE、ISIF(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formation Fusion)等国际组织发起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信息融合会议至今已经有20年了。由于早期的国际信息融合会议主要由欧美军方背景组织,中国的工业部门很少能够参加。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信息融合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2012年国内成立了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的学术组织后,中国的信息融合的学术交流更为积极、开放,尤其是在2017年,第二十届国际信息融合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Fusion, FUSION 2017)首次在中国举办,标志着中国信息融合学术研究得到国际认可。

  随着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融合技术已向其他诸多领域进行渗透,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医学图像处理与诊断。这进一步吸引了研究人员对于信息融合领域的关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引领下,基于信息融合的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广泛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如机器人、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给信息融合技术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对于传统融合算法无法解决的目标识别、态势估计及影响估计等高级融合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整体上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融合技术将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的趋势发展。

  然而,每年一届的国际信息融合会议与每两年一届的中国信息融合会议都是更广泛的学术研讨。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受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的委托,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在上海召开一届高层次、小范围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融合”专题学术研讨会。将信息融合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讨论,对于推动和发展信息融合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信息融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方面,是对国家和人们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和战略意义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本论坛旨在邀请从事信息融合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信息融合领域进行互动式学术研讨,聚焦信息融合技术前沿,以推动相互合作和信息融合技术的进步。此外,本论坛还将为国家和上海在信息融合技术方面的发展和战略布局,提供相应的咨询建议。
回到顶端
版权所有2006 东方科技论坛  技术支持 上海中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0140号
服务电话:021-64314273  客户服务信箱:yech@cst.sh.cn